Single

所学与所用

得益于素质教育长期以来的浇灌(并没有讽喻应试教育的意思,因为我毕竟没经历过),我自认为我还是能将我的所学知识用在生活的,但在长期的观察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现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办法把学习(特别是通识教育阶段的学习,一般指高一及之前的九科所学)中的知识转化为在生活中有所为的能力,简而言之,所学无用。

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试问各位在高一的学习中,真的有人能对九科保持始终如一的热情,不带偏见的学习九科知识?即使是分班选科以后,那些不选物理的抑或不选政治的,真的能认认真真的学习物理政治知识?答案自是否定的,我们仍然把目标放在高考,而人的精力却也总是有限的,我们很难对一个或多个没有远期愿景与长期学习目标,也没有正向结果与情绪价值反馈的学科提起干劲,当在这些学科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先入为主的选择逃避,自然也没有将这些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欲望,而既然已经放下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也会一点点淡出记忆,更加失去了利用的可能性。更不必说对某些学科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目的不清晰,自我情绪的不满与偏见,让我们比其他学科更缺乏对这些学科的理解与应用。

譬如政治与物理,作为两个陪伴所有人到高二的学科,其实我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两个层面上人和社会对生活应用实践的需要。对于高二年级的物理知识,显而易见的,也许带电粒子怎么动对不从事物理研究的人并不重要,但从静电到动电的跨越,包括电表的使用,包括安全常识,包括最简单的电磁感应、能量守恒,这都是为每一个人安全用电,合理用电,节约能源奠定的良好技术基础;对于政治知识,有人评价其为曲解的哲学,但愚以为,思想政治作为一个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的学科,其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并非真正培养政治家,其更核心的意义在于培养对社会主义有着强大信念与自豪的,对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有着强烈认同的奋斗者,如果说必修一二三从各个领域带我们认识了中国,那么必修四就是从哲学上树立起中国青年的思想内核。有多少人能做到课本上的“自觉以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作为自我立场”?有多少人能做到“砥砺前行”?显然,课本上的哲学是对一个人三观与意识形态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可为的中国青年价值,而非真正要求你去做一个哲学家。综上所述,任何一个学科在不面对高考时,也同样具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我认清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意义之后,我才明白了将它用于生活的重大意义。如果必修一的党离我太过遥远,必修二的经济还没到要我操心的地步,必修三的政治生活我也不够格,那么必修四就是最空虚却也最贴近实践的一本书。对于高中生来说,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看清社会历史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目的,皆是为了培养自我,修炼自身,为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不迷失自我,保持正身奠定基础。

以上用了大篇幅谈政治,其实从相当部分人对政治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政治无用论,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治学科的意义不清晰上作出的。同理,我认为在通识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都有其培养的方向性与目标,只有透过知识的本质看清育人的内核,才能明白所学为何用。然,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精力这样思考的,所以也就几乎无人能把学习与生活进行联系。

这或许是一种悲哀吧,编写者的初心是好的,传授者的行为是差的,而学生们的态度也是差的。我们太在乎知识而忽略了这些东西存在着的初心,不明白有什么用,自然无从去用,也许会或多或少有些应试教育的影子,但当我们真正认清这些知识写下来的意义,明白了他想让我们在这里学到什么,素质教育也便发挥了其价值,所学也就有所用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